稳定币唯一牌照:开启香港金融创新新征程

2025 年 8 月 1 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落地,香港即将颁发稳定币发行牌照。这一举措意义非凡,为香港在金融创新领域开辟新方向的同时,也将重塑全球稳定币市场格局。

稳定币作为加密货币领域中相对稳定的存在,通常与法定货币挂钩,旨在减少价格波动,兼具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与便捷交易特性,在跨境支付、数字资产交易等场景应用广泛。此前,稳定币市场发展迅速但缺乏统一规范,香港适时推出《稳定币条例》,正当其时。

根据《稳定币条例》,任何人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或在香港及境外发行锚定港元价值的法币稳定币,均需向金融管理专员申领牌照。牌照申请人必须满足多方面严格要求,资本充足性方面,最低实缴资本需达 2500 万港元,以确保发行主体具备雄厚资金实力,增强抗风险能力;储备资产管理上,要求与流通稳定币面值等值的高流动性资产作为储备,保障稳定币随时可按面额赎回,维持币值稳定;同时,在反洗钱、风险管理、披露规定、审计及人员资质等方面,均有详尽且严格的标准,全方位保障投资者权益与金融市场稳定。

香港金管局明确,发牌将是持续过程,鼓励有意申请机构在 8 月 31 日前联系沟通,充分了解监管期望并获取反馈;准备充分且希望尽早获考虑的机构,需在 9 月 30 日前提交申请。预计 2026 年初,首批稳定币发行牌照将花落各家。目前,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众多机构跃跃欲试。

蚂蚁集团早在内部启动牌照申请流程,并与监管进行多轮沟通;京东币链科技积极筹备,已参与沙盒测试;渣打银行(香港)、安拟集团及香港电讯联合成立合资公司,目标建立专注发行及推广受规管稳定币的商业模式,并于条例生效当日,正式向香港金融管理局表达申请意向。除科技与金融企业外,中国银行(香港)、渣打银行(香港)等发钞行,凭借货币发行制度中的天然优势,大概率也将率先申请。此外,中资银行、沙盒测试企业、大型央国企以及拥有支付牌照的互联网大厂等,纷纷加入这场牌照争夺大战。

香港颁发稳定币唯一牌照,战略意义深远。一方面,完善虚拟资产活动监管框架,有效防控稳定币在资本跨境流通、反洗钱等方面给传统金融体系带来的潜在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另一方面,明确的监管框架增强投资者与机构对本地虚拟资产市场的信任度,吸引全球 Web3 项目和人才汇聚香港,推动香港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资产交易和创新中心。从全球货币竞争视角看,港元稳定币若能与数字人民币协同发展,有望丰富跨境支付生态,降低对美元主导的传统跨境支付体系的依赖,提升人民币在国际支付清算体系中的地位,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当然,香港稳定币发展并非坦途。在监管执行层面,如何确保众多申请机构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尤其是在储备资产动态管理、反洗钱执行等方面,需持续监督;市场竞争层面,全球稳定币市场中,美元稳定币已占据超 90% 市场份额,香港本地发行的港元稳定币,在拓展市场、吸引用户方面,面临巨大挑战;技术安全层面,区块链技术虽为稳定币提供支撑,但智能合约漏洞、网络攻击等风险依旧存在,保障稳定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所有参与者需攻克的难题。

香港即将颁发稳定币唯一牌照,是金融创新与监管平衡发展的大胆尝试,虽挑战重重,但为全球稳定币监管提供了宝贵范例,其未来发展走向,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