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晨,这位在区块链及加密货币领域备受争议的人物,其行为一直处于法律与监管的聚光灯下,人们不禁会问:孙宇晨会被抓吗?这一问题的答案,与他所面临的法律指控以及全球监管态势紧密相关。
从国内情况来看,2019 年就有媒体报道,因被群众举报陷入多起金融案件,且涉案资金额较大,孙宇晨已被纳入 “边控” 名单 ,但当时尚未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仍处于调查阶段。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小组办公室也曾就孙宇晨涉嫌非法集资、洗钱、涉黄、涉赌等问题,建议公安机关对其立案调查。其创立的波场币涉嫌 ICO(首次代币发行),在 2017 年国内监管部门取缔 ICO 时,虽宣称积极配合清退工作,但波场项目实际仍在运营。并且,孙宇晨旗下的 “陪我” APP 也被指内容涉黄。若国内调查持续深入且证据确凿,一旦他入境,极有可能面临法律制裁。然而,由于他长期身处境外,国内法律的直接执行存在一定难度,除非通过国际司法协作。
在国际上,当地时间 2023 年 3 月,美国证交会(SEC)公布了对孙宇晨的欺诈和证券违规指控。SEC 文件显示,这些指控涉及孙宇晨通过操纵两种代币的交易活动进行欺诈,在实际交易并不存在的情况下制造一种活跃交易的假象。比如,他涉嫌通过 “清洗交易” 欺诈性地操纵 TRX 二级市场,同时在社交媒体账户上隐瞒向名人支付的推广 TRX 和 BTT 的费用,误导投资者。若美国司法部门认定这些指控成立,孙宇晨将面临美国法律的惩处。但国际司法程序复杂,引渡等问题需考虑诸多因素,如两国间的司法协议、证据的认可程度等。
孙宇晨一直活跃于公众视野,参与各种商业活动,如 2025 年 8 月他搭乘蓝色起源 “新谢泼德号” 飞船完成亚轨道太空飞行,此前还以 2800 万美元竞得飞行座位并将资金捐赠支持青少年 STEM 教育 。2025 年 5 月,他还确认将以 “特朗普迷因币” 第一大持有人的身份出席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晚宴 。这些举动似乎表明他并未因潜在法律风险而收敛活动。但无论如何,只要针对他的法律调查持续,其行为触碰了相关法律红线,从法律正义和监管执行的角度出发,他都存在被依法抓捕并惩处的可能性。只是法律程序的推进、国际间的司法协作等现实因素,让这一结果的落地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