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币,通常指泰达币(USDT),作为一种虚拟货币,在我国的交易行为面临着明确且严厉的法律规制。我国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强调,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其中便涵盖了 U 币交易。这一规定从根源上否定了 U 币交易在我国的合法性。
从民事法律层面来看,参与 U 币交易的行为违背公序良俗,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例如,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曾审结一起因买卖 U 币产生的委托合同纠纷。王某委托他人交易 U 币并收取价款,但法院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判定该委托行为扰乱金融秩序,违背公序良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王某主张的交易利益不受法律保护,其损失需自行承担。这意味着,一旦因 U 币交易产生民事纠纷,如交易款项拖欠、虚拟货币交付争议等,当事人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获得支持,投入的资金也难以追回。
在行政责任方面,开展与 U 币相关的业务,如法定货币与 U 币的兑换、为 U 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等,均涉嫌非法金融活动,会被严格禁止,相关机构和个人将面临取缔处罚。若个人或企业明知故犯,从事此类非法业务,不仅经营活动会被强制停止,还可能面临罚款等行政制裁,经营所得也将被依法没收。
刑事法律后果更为严重。U 币交易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为洗钱、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在实际案例中,不少诈骗分子诱导受害者购买 U 币,再将其转移以实现赃款洗白。例如,湖北省枣阳市的马某,明知上家资金可能为诈骗所得,仍通过 U 币交易帮助转移赃款,最终被法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若涉及金额巨大或情节严重,还可能面临更长期的有期徒刑。此外,若以 U 币交易为名,进行非法集资,如承诺高收益吸引公众投资,一旦资金链断裂,投资者血本无归,组织者将以非法集资罪被追究刑事责任,面临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牢狱之灾。
综上,U 币交易在我国不受法律保护,且参与者将面临民事、行政乃至刑事法律责任的严厉制裁。为避免法律风险,维护自身财产安全,公众务必远离 U 币交易及一切虚拟货币相关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