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交易领域,香港比特币 ATM 机的存在吸引了不少关注,尤其是内地投资者,常常好奇其是否向内地开放。答案并非简单的 “是” 或 “否”,背后涉及复杂的监管差异与跨境交易风险。
香港在虚拟货币监管上,与内地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香港将虚拟货币定义为 “虚拟资产”,并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SP)和场外交易(OTC)商家进行监管。自 2023 年 6 月起,香港推行《适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指引》,所有在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的平台,需向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申请许可。目前已有 HashKey 和 OSL 两间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可向零售投资者提供比特币交易服务。香港街头的比特币 ATM 机,作为 OTC 交易的一种形式,也在监管范畴内。
从理论上看,香港的比特币 ATM 机主要服务于本地合规投资者。但实际操作中,情况较为复杂。在香港街头的部分比特币 ATM 机,以往交易时手续简便,甚至无需 KYC(客户身份识别),几分钟就能完成交易,这吸引了不少内地用户。不过,香港证监会明确规定,持牌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主要向香港本地散户提供服务。尽管有内地客户能在未注册账号的情况下,直接在部分 ATM 机上进行链上钱包交易,但这种交易方式处于灰色地带。
内地对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则持严格禁止态度。早在 2017 年,央行等七部委就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严禁任何机构或个人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包括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兑换业务等。此后,相关监管政策持续收紧,旨在切断虚拟货币交易与金融体系的联系,防控金融风险。在此背景下,即便香港比特币 ATM 机存在向内地用户提供交易的可能,内地用户参与交易也面临诸多风险。
从法律层面,内地用户通过香港比特币 ATM 机进行交易,涉嫌违反内地金融监管法规,一旦被查处,将面临法律责任。在资金安全方面,由于缺乏正规监管,交易过程中可能遭遇诈骗、资金被盗取等问题,且难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权。此外,跨境交易还涉及外汇管理问题,未经许可的跨境资金流动,可能触犯外汇管理相关法律。
香港比特币 ATM 机并未正式向内地开放,内地用户参与此类交易存在极大法律与资金风险。投资者应认清两地监管差异,遵守内地法律法规,远离此类高风险的跨境虚拟货币交易行为,避免自身财产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