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市场的海量币种中,帽子币(Hat Token)这类以 “帽子” IP 为噱头的小众 Meme 币,常因缺乏实质价值支撑被质疑 “是否会归零”。要回答这一问题,需从其诞生逻辑、市场表现与风险隐患展开审视。
帽子币诞生于 2023 年下半年,依托币安智能链发行,总量设定为 1000 亿枚,发行初期便主打 “meme + 社交” 概念 —— 通过设计卡通帽子形象 NFT、发起 “戴帽子打卡” 社交话题吸引流量。与 DGB 币等老牌代币不同,它既无独特技术架构,也无明确应用场景,价值完全依赖社区炒作与资金短期涌入。上线首月虽靠 “空投抽奖” 吸引过万用户,却未形成稳定的社区根基,Discord 社群日活用户长期不足百人,这种 “流量依赖型” 生存模式,使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先天薄弱。
市场表现上,帽子币呈现出 “暴涨暴跌后快速沉寂” 的轨迹。上线初期受资金炒作,价格从 0.000001 美元飙升至 0.00001 美元,涨幅达 900%,但仅维持 3 天便因资金撤离暴跌 80%。截至 2025 年 8 月,其价格已跌至 0.0000002 美元,流通市值不足 200 万美元,仅在 2 家小型交易所保留交易对,日均交易量跌破 5 万美元 —— 这一数据已接近 “归零高危线”,要知道当代币交易量持续低于 10 万美元,且无主流交易所支撑时,极易因流动性枯竭被市场彻底遗忘。
价值支撑层面,帽子币几乎处于 “裸奔” 状态。既无 DGB 币那样的小额支付场景,也无技术迭代能力,项目方自 2024 年起便未再更新白皮书,GitHub 代码库更是停留在发行初期的模板状态。所谓的 “应用场景”,仅停留在 “用代币兑换帽子 NFT” 的噱头层面,而这类 NFT 因缺乏稀缺性,二手交易价早已跌破发行价。更值得警惕的是,链上数据显示,前 10 大地址持有总量的 95%,“巨鲸” 随时可能通过砸盘套现引发价格雪崩,2024 年 11 月就曾出现过单日抛售 100 亿枚、价格暴跌 40% 的情况。
长期来看,帽子币归零的风险远高于存续可能。加密货币监管趋严背景下,这类无价值的 Meme 币正成为交易所清理的重点,2025 年已有 3 家中小型平台下架同类代币;且市场新热点迭代极快,“动物币”“AI 币” 等概念持续分流资金,帽子币的炒作热度早已消散。若后续无新资金接盘,其大概率会在 1 - 2 年内因无人交易彻底沦为 “僵尸代币”,价格趋近于零。
对投资者而言,帽子币的案例印证了 “小众 Meme 币的高归零风险”—— 相较于 DGB 币尚有基础应用场景,这类纯炒作型代币一旦失去流量支撑,便只剩归零一条路。参与此类投资前,需清醒认知:低价格背后往往是高风险,切勿被短期涨幅蒙蔽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