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自诞生以来,其挖矿机制及产出数量备受关注。在探讨以太坊最初一天的挖矿量时,需深入了解其早期的技术架构与奖励规则。
以太坊于 2014 年启动,在早期采用工作量证明(PoW)机制进行挖矿。最初,每个区块的奖励设定为 5 个以太币。以太坊平均出块时间约为 15 秒,这意味着在一天(24 小时,即 86400 秒)内,大约会产生 5760 个区块(86400 秒 ÷15 秒)。按照每个区块 5 个以太币的奖励计算,以太坊最初一天大约能挖出 28800 个以太币(5760 个区块 ×5 个以太币 / 区块)。
值得注意的是,以太坊网络并非一成不变。2017 年 10 月的拜占庭分叉,对以太坊挖矿奖励产生了影响,每个区块奖励从 5 个以太币减少至 3 个以太币。2019 年 2 月的君士坦丁堡分叉,进一步将每个区块奖励降至 2 个以太币。这些分叉是以太坊升级的重要举措,旨在优化网络性能、提升安全性等,不过也改变了挖矿收益的格局。
另外,以太坊的叔块也设有奖励。叔块是指那些没能成为主链一部分的有效区块,每个叔块最多可获得 4.375 个以太币的奖励。这一机制鼓励矿工积极参与网络,即便其挖出的区块未被纳入主链,也能获得一定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矿工的整体收益。
随着时间推移,以太坊的挖矿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2022 年 9 月 15 日,以太坊完成合并,从 PoW 机制过渡到权益证明(PoS)机制,至此,传统的挖矿模式不再适用,矿工不再通过算力竞争获取区块奖励,而是由验证者通过质押以太币来参与网络验证并获得质押收益。
在我国,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被全面整治和禁止。即便了解以太坊最初的挖矿产出情况,也不应参与虚拟货币挖矿,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与金融行为,保障自身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