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不提挖矿了?算力伪装下的骗局升级与风险真相

“现在都不提挖矿了” 的观察,精准捕捉到虚拟货币诈骗话术的迭代变化。检索警方案例、监管动态与黑产报告发现,随着国家将虚拟货币挖矿纳入淘汰类产业、多地出台禁令,诈骗分子已抛弃 “挖矿” 旧噱头,转而用 “AI 算力”“芯片托管”“云节点出租” 等新概念包装骗局 —— 看似与挖矿无关的 “新业务”,实则换汤不换药,仍是依托虚拟货币的非法资金盘,其隐蔽性更强、收割速度更快,参与其中面临的财产与法律风险较传统挖矿骗局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必须戳破话术伪装:“不提挖矿” 是规避监管的刻意设计,本质仍是非法金融活动。2021 年国家发改委明确将虚拟货币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2025 年俄罗斯等国也扩大挖矿禁令范围,“挖矿” 已成为公认的非法标签。诈骗分子顺势抛弃该词汇,将核心模式嫁接至 “算力租赁” 等热点领域 —— 其逻辑与挖矿完全一致:用户花钱购买 “算力份额”“芯片收益权”,平台按 “算力产出” 返还虚拟货币或 “收益金”,本质仍是 “以虚拟资产为噱头的非法集资”,与 “924 公告” 禁止的非法金融活动属性完全吻合。更具迷惑性的是,部分骗局还借用阿联酋等境外地区的加密货币政策背书,却刻意隐瞒境内参与仍属非法的核心事实。

“不提挖矿” 的新骗局已迭代出三类精准收割模式,套路更具迷惑性。最典型的是 **“AI 芯片托管” 骗局 **:骗子借英伟达芯片短缺的热点,宣称 “花 27 万买 H100 芯片托管,日收益 750 元”,将虚拟货币挖矿的 “算力” 替换为 “AI 算力租赁”。受害者付款后从未见过真实芯片,平台仅显示虚假收益,待资金池饱和便以 “黑客攻击” 为由跑路 ——2025 年曝光的 “拼算算” 平台骗局中,71 人被骗超 7504 万元,最高损失 1100 万元,与传统矿机骗局的 “卖设备 - 给虚利 - 卷款跑” 逻辑完全一致。

第二类是 **“云算力分红” 陷阱 **:平台将 “矿机算力” 包装成 “云节点算力”,宣称 “充值 1000 元购 1G 算力,月分红 15%”,用 “区块链 + 云计算” 的概念掩盖虚拟货币交易本质。上海警方 2025 年破获的案件显示,某平台通过该模式吸引 2000 余人入金,涉案 3.2 亿元,其后台未接入任何真实算力网络,收益全来自新用户充值,典型的庞氏骗局特征。

第三类是 **“境外合规” 诱骗陷阱 **:骗子利用用户对监管政策的模糊认知,宣称 “挖矿在境内违法,但通过迪拜、新加坡的合规平台参与‘算力投资’合法”,并展示境外牌照截图。但实际上,境外平台向境内用户提供服务仍违反 “924 公告”,且此类平台多为境内团伙伪造 —— 北京警方曾查处某 “迪拜合规算力平台”,其服务器实际位于国内,90% 资金流入团伙私人账户。

轻信 “不提挖矿” 的新骗局,将面临双重毁灭风险。财产层面,新骗局的资金转移更隐蔽,多通过私人账户、境外钱庄层层洗白,2025 年此类案件的资金追回率不足 2%,远低于传统挖矿骗局;法律层面,参与 “算力投资”“芯片托管” 等活动,仍属非法金融活动,若为骗局引流还可能涉嫌帮信罪 —— 湖北广水 7 名推广者因介绍他人参与 “云算力项目”,被判有期徒刑 3 年以下。

辨别 “不提挖矿” 的骗局需守住三条底线:一看本质,要求 “花钱购算力 / 芯片换收益” 且以虚拟货币结算的,必是挖矿骗局变种;二查资质,境外平台向境内提供服务均属非法,牌照截图多为伪造;三记常识,正规 AI 算力需巨头级投入,散户可参与的 “高收益算力项目” 全是骗局。

“现在都不提挖矿了” 的背后,不是骗局消失,而是骗局升级的信号。虚拟货币诈骗的核心从未变,变的只是包装话术。远离所有 “算力分红”“芯片托管” 类项目,通过合规渠道理财,发现类似骗局立即举报,才是守护资产与自由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