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虚拟币空投一览表:警惕三类骗局,守住资金安全

 

“收到虚拟币空投邀请,该不该领?” 面对这类诱惑,一份聚焦风险的 “中国虚拟币空投一览表” 远比项目清单更具价值。我国早已明确虚拟货币相关活动属非法金融活动,市面上的空投多为诈骗工具,以下三类典型骗局需重点警惕。

一、“糖果诱惑型” 空投:低门槛引流的诈骗陷阱

  • 常见形式:通过微信群、短信推送 “注册即送 1000 枚 XX 币”“实名认证领空投糖果”,多打着 “Web3.0”“元宇宙” 噱头。
  • 诈骗特征:强制要求绑定银行卡、上传身份证,或诱导下载仿冒 App 获取个人信息。如 2025 年浙江破获的案件中,骗子以 “稳定币空投” 为由,通过仿冒购物 App 盗取 3 万用户信息。
  • 识别要点:正规空投无需敏感信息,索要身份证、银行卡的均为诈骗。

二、“高收益挂钩型” 空投:传销式拉新的庞氏骗局

  • 常见形式:宣称 “领空投后拉 3 人入伙可提现”“持空投币享每日分红”,构建 “静态收益 + 动态收益” 层级体系。
  • 诈骗特征:奖励完全依赖新用户资金,无实际应用场景。如 “YY 币” 空投骗局中,34 人团伙通过拉人头发展下线,涉案金额达 4.6 亿元。
  • 识别要点:要求 “拉人头返利” 的均符合传销特征,必藏陷阱。

三、“合约授权型” 空投:偷取资产的技术骗局

  • 常见形式:声称 “需授权钱包领空投”,诱导用户签署恶意合约,或点击含钓鱼链接的 “领取按钮”。
  • 诈骗特征:利用用户对区块链操作的不熟悉,通过合约授权转移钱包内其他资产。此类骗局在 2025 年呈爆发式增长,单案平均损失超 20 万元。
  • 识别要点:不授权陌生合约,通过区块链浏览器核查空投合约地址真实性。

监管明确警示:空投背后的三重法律风险

  1. 资金损失风险:所有虚拟币空投均无法律保障,平台跑路后资金无法追回,2025 年鄂州法院审结的案件中,近 3 万人因虚拟币骗局亏损 4.6 亿元。
  2. 法律追责风险:参与拉新返利的空投可能涉嫌传销,如 “YY 币” 骗局中,下级代理均被追究刑责。
  3. 信息泄露风险:索要实名信息的空投多为 “数据盗刷” 前置步骤,易引发电信诈骗连锁反应。

这份 “风险型一览表” 的核心结论是:在中国不存在合法的虚拟币空投。面对诱惑请牢记监管 “四不要”:不轻信高回报、不参与拉人头、不盲目跟风、不向不明平台转账,守住钱袋子比追逐虚幻收益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