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OGE 币目前销毁多少?通缩叙事下的数量真相与价值幻象

 

在看清 OM 币 “靠标签炒作、无实质支撑” 的本质后,“AIDOGE 币目前销毁多少” 的追问,实则是探究 “Meme 币如何用‘销毁叙事’掩盖价值空壳”。公开信息显示,AIDOGE 币虽设计了交易燃烧机制,但其可核查的销毁数量占总量比例不足 0.3%,且缺乏官方主体公示的权威数据,这种 “有限销毁 + 数据模糊” 的特征,与 OM 币 “主体不明、叙事虚假” 的风险高度重合,更印证了 “无真实价值锚点的销毁难改投机本质” 的规律。

AIDOGE 币的销毁规则看似明确,实则为 “低比例销毁 + 多用途分流” 的弱通缩设计,与真实通缩模型相去甚远。根据 2023 年项目上线时的公开文档,其代币总量高达 2.1 京枚(210 万亿枚),销毁仅占交易手续费的 1%—— 用户每笔交易产生的 15% 费用中,3% 用于生态发展、2% 奖励流动性提供者、3% 购买 ARB 代币,仅有 1% 进入销毁池。这种设计与柴犬币 “专门销毁机制 + 动态调整比例” 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更不同于 TerraUSD 通过销毁核心代币维持锚定的刚性规则。低比例的销毁设置,从根源上决定了其通缩效应微乎其微,难以对巨量流通盘形成实质影响。

截至 2025 年 10 月,AIDOGE 币可核查的销毁数量约 5.8 万亿枚,仅占总量的 0.276%,且数据透明度堪忧。由于项目无公开运营主体,销毁数据仅能通过 Arbitrum 链上浏览器追溯 —— 截至当前,标注 “销毁地址” 的代币余额约为 5.8 万亿枚,较 2023 年上线初期的累计销毁量增长约 3.2 万亿枚,但这一数据既无官方定期公示,也缺乏第三方审计机构核验。对比泰国 OmiseGo 代币 “主体公开、数据透明” 的合规特征,AIDOGE 币的销毁数据更像 “社群自证” 的模糊素材,与 OM 币山寨代币 “靠虚假宣传造势” 的套路如出一辙。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单日销毁量随交易量剧烈波动,在 2025 年 Meme 币市场冷却后,日均销毁量已从巅峰期的 800 亿枚降至不足 50 亿枚,通缩叙事进一步弱化。

有限的销毁规模不仅未支撑价格,反而暴露了 “销毁依赖炒作、价值缺乏根基” 的核心问题,与 OM 币的投机本质完全一致。2023 年上线初期,AIDOGE 币借 “销毁机制 + 空投热度” 一度暴涨,但随着销毁比例低、生态无落地的真相显现,价格从 0.00000012 美元跌至当前的 0.000000023 美元,跌幅超 80%。这一轨迹印证了 “无价值支撑的销毁仅是噱头”:柴犬币能靠销毁机制配合 ShibaSwap 生态维持市场关注,而 AIDOGE 币既无应用场景承接,也无合规主体背书,销毁产生的通缩效应被巨鲸抛压与流动性枯竭完全抵消。2025 年以来,其链上活跃地址不足 3000 个,日均交易量萎缩至 200 万美元以下,即便销毁量偶有反弹,也难改 “炒作退潮即贬值” 的宿命。

AIDOGE 币的销毁数据,终究是 Meme 币投机叙事的 “遮羞布”。它与 OM 币山寨代币虽炒作手法不同,却共享 “靠概念造势、无实质支撑” 的本质 ——0.276% 的销毁比例既无法改变巨量供给的现状,模糊的数据更消解了通缩叙事的可信度。对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问 “销毁多少”,不如看清 “为何销毁无效”:当一款代币缺乏应用落地与合规根基时,再花哨的销毁规则都是空中楼阁,这与 OM 币 “地域标签掩盖投机本质” 的逻辑一脉相承,正是所有无价值 Meme 币的共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