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币的收入是合法的吗?一文厘清虚拟货币交易法律边界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炒币” 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不少人关心炒币的收入是否合法。事实上,我国对虚拟货币交易的法律态度早已明确,从监管文件到司法实践,都清晰划定了这一领域的法律边界。
首先,我国从未承认虚拟货币的法定货币地位。2017 年以来,多部门多次发文强调,虚拟货币并非法定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2021 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虚拟货币兑换、交易等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
从法律后果来看,炒币行为本身不受法律保护,由此产生的收入自然也缺乏合法基础。司法实践中,因炒币引发的纠纷,如投资款无法追回、平台跑路等情况,法院通常不会支持投资者的索赔请求,反而会指出虚拟货币交易的违法性。此外,部分炒币活动还可能涉及洗钱、跨境资金流动等违法犯罪行为,参与者不仅无法获得合法收入,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虽然有些国家和地区对虚拟货币交易采取相对开放的态度,但我国基于维护金融安全、保护公众财产安全的考虑,对虚拟货币交易始终保持严格监管。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切勿被 “高收益” 诱惑参与炒币,应认清虚拟货币交易的违法性和高风险性,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才能切实保障自身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在我国当前的法律框架和监管政策下,炒币行为属于非法金融活动,炒币的收入不具备合法性,参与者还需承担法律风险和财产损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