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 “KAITO 币在中国叫啥”,首先需明确核心答案:截至 2025 年 10 月,KAITO 币并无官方公布的中文名称,国内加密货币社区及相关资讯中,均直接使用其英文名称 “KAITO 币” 进行表述,未形成统一的中文音译或意译称谓。这种 “无专属中文名” 的情况,在新兴 Web3 项目代币中较为常见,尤其与项目聚焦全球加密生态的定位密切相关。
从项目本质来看,KAITO 币是 AI 驱动的 Web3 信息平台 Kaito 的原生代币,并非单纯的 “加密货币”,其核心价值与平台的 InfoFi(信息金融)生态深度绑定。Kaito 平台主打解决加密世界信息碎片化问题,通过 AI 搜索引擎整合社交媒体、研究论坛等多源数据,再以 “Yap to Earn” 机制激励用户创作优质内容 —— 用户发布的加密相关内容经 AI 评估后可获得 Yap 积分,积分可参与 KAITO 币奖励分发或解锁生态权益。2025 年 2 月,Kaito 宣布在 Base 链部署 10 亿枚 KAITO 币,其中 33.3% 用于空投,涵盖 Genesis NFT 持有者与 Yap 贡献者,当时市场曾因红杉中国、Dragonfly 等顶级风投的背书引发 FOMO 情绪。
尽管国内社区直接沿用 “KAITO 币” 这一名称,但需警惕 “名称混淆” 陷阱。曾有电影《孤注一掷》虚构 “科太币” 作为剧情道具,虽发音与 “KAITO” 略有相近,但二者无任何关联,前者是影视创作产物,后者是真实项目代币,需注意区分避免误解。更关键的是,KAITO 币的相关业务活动在我国面临明确监管红线:我国多部门公告早已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境外平台向境内用户提供服务同样违法,参与交易存在法律风险。
当前国内并无合规渠道支持 KAITO 币的交易或兑换,所谓 “中文社区专属入口”“国内代理平台” 多为钓鱼陷阱。这类诈骗常利用 “无官方中文名” 的信息差,伪造 “凯托币”“开托币” 等虚假名称搭建虚假交易网站,诱骗用户充值后卷款跑路。此外,Kaito 平台的 “Yap to Earn” 机制虽以 “信息贡献” 为噱头,但本质仍属于虚拟货币挖矿范畴,在我国同样被明令禁止。
综上,KAITO 币在中国无官方中文名称,市场通用其英文名表述。但需明确:无论名称如何,其相关活动均违反我国金融监管政策,且存在被诈骗分子借名炒作的风险。对待此类代币,核心原则是 “不参与、不交易”,远离任何以 “空投奖励”“风投背书” 为诱饵的推广,守住财产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