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1 代币在中国合法不?” 这一问题的答案,被监管政策与市场事实双重明确:C1 代币在中国不具备任何合法性,其发行、交易及推广活动均属非法金融活动,所谓 “投资价值”“海外合规” 等宣传全是迷惑公众的骗局话术,参与者面临财产损失与法律追责的双重风险。
C1 代币的非法性有着清晰的政策依据。我国 2021 年十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已明确,除数字人民币外,所有私人发行的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均属非法金融活动。而截至 2025 年 8 月,中国央行、证监会等权威机构从未批准过任何名为 “C1” 的加密货币,其所谓 “获得 23 国认可”“与建设银行合作” 等说法均为虚假信息 —— 前者实为混淆债券产品概念,后者则与央行发行的纪念币毫无关联。更关键的是,C1 代币采用的 “质押挖矿 + 多级返佣” 模式,已被金融专家指出符合《刑法》第 224 条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构成要件,属典型违法运营模式。
从项目本质来看,C1 代币是彻头彻尾的 “空气币” 骗局。尽管有宣传称其采用 “线性通胀模型”“双层治理结构”,甚至公布了代币分配比例,但链上数据暴露了其虚假本质:核心代码库半年内无更新记录,24 小时交易量较峰值暴跌 92%,所谓 “生态应用” 从未落地。这种缺乏技术支撑与应用场景的代币,价格完全由操盘手操控,2024 年就曾出现单日跌幅超 70% 的情况,大量投资者因盲目跟风买入而血本无归。
参与 C1 代币相关活动的风险早已显现。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交易需通过非法平台进行,这些平台不仅无任何监管保障,还常植入恶意程序窃取用户银行卡信息与支付密码,导致 “投资被骗 + 信息泄露” 的双重损失。对推广者来说,即便未直接参与平台运营,只要发展下线并获取返利,就可能构成传销共犯,此前多地破获的同类案件中,仅参与宣传的讲师就被判处有期徒刑 1 至 3 年。更严重的是,若交易资金涉及赃款,参与者账户将被依法冻结,甚至面临洗钱罪的调查追责。
我国对 C1 代币这类非法项目的打击力度正持续升级。2025 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已将虚拟货币立法列入重点,司法部正在研究反洗钱、反逃税配套法规,司法机关已形成 “技术取证 + 资金追溯” 的成熟打击体系。这意味着,无论是项目组织者还是普通参与者,都将面临更严厉的法律惩戒。
总之,“C1 代币在中国合法不” 的答案毋庸置疑是否定的。它不是所谓的 “区块链创新”,而是被监管部门明确警示的非法传销工具。远离 C1 代币及各类虚拟货币交易,既是遵守法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守护自身财产安全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