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以太坊合法吗?” 这一问题的答案在我国监管框架下清晰明确:挖以太坊属于非法行为。尽管部分国家对加密货币挖矿采取差异化监管,但我国从金融安全、能源保护与绿色发展角度出发,早已将包括以太坊在内的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全面纳入整治范围,参与者不仅面临财产损失,更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挖以太坊的非法性有着明确的政策依据。2021 年 9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整治虚拟货币 “挖矿” 活动的通知》,明确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为淘汰类产业,按照 “严禁增量、妥处存量” 的原则全面整治。同期,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公告进一步明确,虚拟货币挖矿衍生的交易炒作活动,扰乱经济金融秩序,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这意味着,无论是个人搭建矿机挖矿,还是企业投资建设挖矿项目,均违反国家产业政策与金融监管要求。
司法实践已对挖矿行为的法律后果作出明确界定。最高人民法院 2024 年发布的答疑意见指出,2021 年 9 月 3 日后订立的挖矿相关合同一律认定无效,当事人主张返还财产或补偿损失的,法院不予支持。2023 年内蒙古某案件中,王某因租赁厂房架设 200 台以太坊矿机被查处,矿机被依法没收,相关供电合同被认定无效,投入的 120 万元成本全部自行承担。更值得警惕的是,若挖矿活动涉及偷电、非法占用土地等行为,还可能触犯刑法,面临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挖以太坊还暗藏多重隐性风险。从资源消耗来看,以太坊挖矿(合并前)需大量专用矿机持续运算,单台矿机日均耗电量相当于 3 个家庭月用电量,与我国 “双碳” 目标严重相悖,这也是其被列为淘汰类产业的核心原因之一。从财产安全来看,挖矿设备采购、场地租赁等前期投入巨大,而虚拟货币价格剧烈波动,2022 年以太坊价格从 4800 美元跌至 880 美元,大量矿工因亏损被迫停机,投入成本血本无归。此外,挖矿活动常依赖非法供电、跨境资金流动等灰色环节,参与者账户极易被监管部门冻结,面临资金损失风险。
需要明确的是,部分国家的监管政策不代表我国立场。2025 年美国 FDIC 放宽银行参与加密业务限制,欧盟通过《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条例》规范挖矿活动,但我国监管层明确表示,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不会因国际趋势调整现有政策。北京政法网的普法内容强调,虚拟货币挖矿无实体价值支撑,欺骗性强,相关投资交易不受法律保护,参与者需自行承担全部风险。
总之,“挖以太坊合法吗” 的答案毋庸置疑是否定的。我国已通过政策界定与司法实践,彻底封堵了虚拟货币挖矿的合法空间。远离以太坊挖矿及各类虚拟货币相关活动,既是遵守国家法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守护自身财产安全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