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 DSCT:虚假概念包装下的诈骗陷阱

近期在虚拟货币炒作圈中,“加密货币 DSCT” 以 “高收益区块链项目” 名义悄然蔓延,但深入核查后会发现,其本质与 “亚马币”“智天币” 等已被查处的骗局如出一辙 —— 通过伪造技术背书、操纵价格走势、发展下线返利等手段收割资金,是典型的 “空气币” 诈骗项目,需从包装套路、诈骗手法与法律风险三方面认清其真面目。

DSCT 的核心骗术始于 “高大上” 的虚假包装,精准利用公众对区块链的认知盲区。这类项目常宣称 “DSCT 是基于 Web3 技术的去中心化加密货币,获得境外金融机构独家授权,将与实体经济深度绑定”,甚至伪造区块链浏览器交易记录、境外监管牌照图片与名人 “站台” 视频,营造 “正规可信” 的假象。但经核查主流区块链平台(如以太坊、波场链浏览器),均未查询到 DSCT 的公开合约代码或真实交易数据;所谓 “合作的境外机构” 多为无备案的空壳公司,其宣称的 “技术突破” 也无任何权威机构认证,完全符合 “空气币”“无实质价值支撑” 的典型特征。

具体诈骗手法呈现 “三步走” 的成熟套路,与此前 “亚马币” 传销模式高度重合。第一步以 “免费空投” 引流,通过社交群组散播 “注册即送 100 枚 DSCT,邀请好友再得 50 枚” 的诱饵,诱导用户上传身份证、绑定银行卡完成 “实名认证”,实则为窃取个人信息与后续诈骗铺路。第二步以 “高收益” 诱导入金,宣称 “DSCT 币值只涨不跌,现在买入 3 个月翻 10 倍”,通过后台篡改数据营造 “持续上涨” 假象,甚至允许小额提现制造 “能赚钱” 的错觉,吸引用户加大投入。第三步以 “拉新返利” 扩张,设置 “一级代理拿 10% 佣金、二级拿 5%” 的层级奖励机制,鼓励用户发展亲友加入,形成金字塔式传销网络,而平台则用后入者的资金支付前期 “收益”,本质是 “借新还旧” 的庞氏骗局。

参与 DSCT 交易不仅面临财产损失风险,更涉嫌违法犯罪。从过往案例看,此类平台服务器多搭建在境外,一旦资金池达到规模便会 “卷款跑路”,2023 年 “亚马币” 骗局中 1 万余名参与者最终血本无归的教训已极为深刻。更关键的是,我国 “924 通知” 及七部门公告明确,任何虚拟货币发行融资与交易活动均属非法,参与 DSCT 交易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传销罪,此前已有用户因推广类似空气币被追究刑事责任。此外,用户上传的敏感信息还会被倒卖至黑产市场,引发电信诈骗、银行卡盗刷等二次风险,形成 “被骗 + 违法 + 信息泄露” 的多重危害。

识别 DSCT 这类诈骗项目,需牢记三大 “反诈准则”。一是核查技术真实性:正规加密资产必有公开可查的合约地址与链上交易数据,无代码、无记录的必是骗局;二是警惕收益承诺:“只涨不跌”“稳赚不赔” 等宣传违背金融规律,本质是诈骗话术;三是拒绝层级拉新:凡是要求 “发展下线拿奖励” 的,均符合传销特征,需立即远离。若发现相关线索,可向公安机关或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及时阻断骗局蔓延。

综上,加密货币 DSCT 绝非 “投资机遇”,而是披着区块链外衣的诈骗工具。其虚假包装与层级传销模式已触犯法律红线,参与其中不仅无法获利,更会身陷风险泥潭。唯有树立 “虚拟货币交易违法” 的认知,对高收益诱惑保持警惕,才能守护好自身财产与法律安全。